入江陵介(石钟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1. 入江陵介,石钟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石钟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其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知道)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大概)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

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空中:

①古义:中间是空的。

②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入江陵介(石钟山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2. 同样处于分裂状态?

导语:

魏晋风流,这里的魏,其实指的就是三国时代。魏国作为称霸中原的北方政权,俨然已经取代了蜀汉和东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

可是魏没有被称之为一个朝代,而多年以后,赵宋王朝,只占据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燕云十六州还在辽金手中,所以他们也没有完成大一统,却被称之为宋朝,这是为什么呢?

01曹魏之所以称不上一个朝代,是因为没有统治长江流域。

魏晋风流时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思想奔放,颇有西方文艺复兴的感觉。不过很可惜的是曹魏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

曹魏政权主要在北方地区,而长江以南的地区,基本都掌握在孙权和刘备手里。所以曹魏政权,只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从势力数量上来说,当时有三个独立政权同时存在,所以曹魏不能完全代替另外两个。这里称魏朝就有点不合适了。

读书人大多来自哪里呢?其实我们很清楚,南方的读书人特别多。而记载历史的全都是读书人。所以说对历史的评价权力,基本都掌握在南方人手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曹魏没有拿下长江以南的地区,所以这些史学家们,就不想承认曹魏是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一个朝代。毕竟东吴和蜀汉的地盘加起来,也足以和曹魏相抗衡。但凡他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也可以称之为朝代了,可惜恰好是中分天下的意思。

正如楚汉纷争的时候,楚为什么没有称之为一个朝代呢?项羽这个楚霸王虽然一统天下了,可是跟刘邦的汉势力在后来是达到了一个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的结果。

所以楚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甚至当时的汉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是后来刘邦一统天下以后,这才将汉变成了一个朝代。

不过因为跟东吴和蜀汉比起来,曹魏占据的人力物力资源是最多的,所以人才也是最多的。在历史上大家偏向于将魏作为那个时代的正统,虽然彼此之间都不承认,却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02赵宋称之为一个朝代,是因为基本占领了所有汉人生活区。

赵宋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其实连后来的规模都没有。宋太祖赵匡胤打下了宋朝天下,却还有一个北汉没有灭亡。

是宋太宗赵光义后来带兵灭了北汉,这才完成了北宋的基本领地。不过我们看地图就能发现,北宋的地盘是真的不算大。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宋史》

北宋刚建立不久,北边有大辽国,西北有西夏政权,西南有大理,西边还有吐蕃的各大部落。所以北宋并没有完成大一统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北宋还是被称之为一个朝代呢?其实很简单,北宋政权几乎掌握了汉人的所有居住范围。

那个时候汉人主要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地方都被北宋给占据了,所以他们当然有资格成为一个朝代。而且同样的道理,南方人读书人居多,这帮人掌握了舆论导向。既然北宋控制着南方,那他们当然要以北宋作为正统王朝来书写历史。北宋王朝最痛心的,当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地盘。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被后晋皇帝石敬瑭送给了辽国,而北宋的军事实力,是没办法跟辽国对抗的。

他们能够拿下北汉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至于燕云十六州,从北宋建国到南宋灭亡,宋朝都没能染指,实在是可怜。

但是宋朝能够长期掌控两河流域,而且占据了绝大多数汉人的生活栖息地,自然可以称之为一个朝代。

03天下共主才能称朝,两河流域必须要在手,曹魏显然不是。

天下九州,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概念,其实天下在不同时期,州也有不同的数量。三国时期,天下有13个州,大部分都掌控在曹魏手里。

不过东吴掌握着扬州、荆州以及交州,而蜀汉掌握着益州。这四个州的地盘相当大,所以力量不容忽视。

曹魏掌握的州当中,其实有一些不属于中原地区,比如说凉州地区,虽然也是汉朝领地,但是已经属于西边比较偏的地方,再有一个辽东地区,当时人烟稀少,而且相对独立。所以说天下九州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所有地盘。曹魏如果能够基本掌握天下九州的话,那么自然可以被称之为一个朝代。很可惜曹魏并没有掌握九州中的大多数,只有部分地盘是属于曹魏的。而重要的扬州、荆州包括益州都不在曹魏的势力范围之内。况且曹魏担当不起天下共主的称号,春秋战国就算再混乱,那也是周朝的一部分,被称之为东周,那是因为周天子依旧是那个时代的天下共主。

而曹魏篡夺了汉朝江山,蜀汉和东吴都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所以曹魏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法的正统王朝。

宋祖受命,诸国削平,海内清谧。于是东若高丽、渤海,虽阻隔辽壤,而航海远来,不惮跋涉。西若天竺、于阗、回鹘、大食、高昌、龟兹、拂林等国,虽介辽、夏之间,筐篚亦至,屡勤馆人。党项、吐蕃唃厮啰董毡瞎征诸部,夏国兵力之所必争者也,宋之威德亦暨其地,又间获其助焉。---《宋史》

至于赵宋就完全不存在这种困扰,北宋虽然没有占据幽州、凉州等地区,却结结实实地拥有了中原绝大多数州,天下九州基本都给占了。所以赵宋自然可以称之为朝代。

况且赵宋王朝是通过战争逐步一统天下的,真正对王朝正统性发起挑战的对手,并不存在。大辽、西夏包括大理,其实是跟赵宋王朝和平相处的几个国家,彼此之间互不干涉罢了。

总结:很显然,曹魏比赵宋更有骨气。

曹魏的地盘虽然没有北宋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魏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王朝。即使当时天下大乱,汉朝灭亡,曹魏也没有丢中原王朝的脸。

他们依旧将匈奴打得不堪一击,载歌载舞,依旧能够保住广袤的中原领土,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为曹魏所面临的对手更加强大。

而赵宋王朝实在是太软弱无能了,大辽打不过也就算了,西夏他们也打不过,就连大理,他们都不敢收服,可见北宋王朝的军事实力多么落后。

后来北宋更是被大金给灭掉了,从此南宋失去了正统王朝的合法性,北方人称金朝才是正统王朝,一时间甚至成为了历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宋史》

3. 唐代书法大家怀素是如何进入化境的?

怀素《草书千字文》残卷(局部),纸本,纵30.8厘米,横331.1厘米。仅存“葬”字以下52行、243字(前缺的部分由元鲜于枢补,今也已散失)。此书迹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怀素《老僧食鱼帖》怀素《圣母帖》局部 碑刻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究竟是文人相轻,还是艺术家都是天敌?

宋朝的一代宗师米芾,对书坛前辈怀素大师,竟然如此的“大不敬”。米芾在《论草书帖》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辩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的这番言论,矛头直指唐代书坛,对唐朝草书尤为不满。唐朝草书名冠三甲的是怀素、张旭、孙过庭;而贺知章的《孝经》,绝对比不了高闲的《千字文》,他俩也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唐代高闲的书法,不在“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下,是宋代“尚意”书法的开山鼻祖。

如果说“入晋人格”,是米芾书法的最高理想,也是他评判书法高下的尺度。那么,高闲作品不说也就算了,张旭确实也因“变乱古法”,他的《古诗四首》不忍细读,一句话:学过草书的,你看不懂;没学过草书的,你更看不懂。

米芾究竟为什么连怀素也不放过呢?米芾看不起怀素,一句话就是他的字“不高古”。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按现代的语境去解释“读书破万卷”,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当时杜甫的语境中,哪怕是国学博士生,如果没读过书法的墨迹本,那就不要告诉别人你读过书。说出来,免得被人耻笑。

“书”的本意是书写,是手书写成文的作品。怀素的狂草纵横不群,激流闪电,仿佛有如神助。怀素是一个酒鬼,喝酒、吃肉从不守法门戒律;他又是一个僧人,号称“只读经书不参禅”,你很难描绘出他的信仰。

怀素不仅仅是一个书者,他还是草书的“终结者”,成为唐代草书最后的绝响。

怀素(725-785年,一作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法号怀素。《自叙帖》中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翰墨。”然怀素并不是地道的长沙人,而是湖南永州零陵人。他幼年时出家,是他内心真实的选择么?他少年时痴迷书法,沉溺于纸笔翰墨,整天介乱写乱画,曾两次被驱离寺院。

怀素在湖南出生时,是名相张九龄下台之后,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代。怀素的童年时代,经历了“开元盛世”的辉煌,可惜那时他还不懂事。但是,大唐帝国经历的巅峰时代,人文经典盛世的辉煌,早已注入他幼小的心灵。

怀素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曾做过县令、长史之类的小官,按照他的家世与门第,也算是满门书香。他七岁的时候,萌生了出家的想法,这是他贫穷的文化选择。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整个兴盛的大唐帝国,正在酝酿着一场动乱。不过,这时候怀素是出家人,他的成长时期正处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管政治风云多么动荡,出家人照样可以清修。他的家族有出家传统,伯祖父惠融是僧人,也是一个书法家,他学习欧阳询,几乎可以乱真。

《怀素别传》说,怀素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到处写字;还有一说,怀素故里曾种植上万株芭蕉树,他把叶子都剪下来,用来练习书法;另有一说,他制作了一块漆盘,写了擦擦了写,以至把漆盘都磨穿了。

少年时代的怀素,他写字究竟怎样,我们早已无法见到。从上面记载与传说中,我们知道他练习书法很勤奋,但练习书法是否得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怀素草书与魏晋草书不同,由于少年时缺少师承,为他书法创新埋下了伏笔。

不过青年时期的怀素,就已经小有“书名”。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大诗人李白获罪。不久后,他在巫峡获得特赦,从四川乘船回到江陵(今为湖北荆州),又南游洞庭潇湘。这一年,李白五十九岁,怀素正值弱冠之年,他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

这是怀素第一次遇到李白,也是唯一一次与其交往。他们一起交游,李白醉态“斗酒诗百篇”,怀素醉酒字更狂。“诗仙”李白和“狂僧”怀素,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怀素早年的资料。诗中不乏提拔后学之誉辞。同时,也对怀素创新给予了肯定:“草书天下称独步”,“独步天下”是有些夸张。诗中又言“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以此,可看出李白对怀素的偏爱和推崇。

王羲之也曾说,我的书法,比之钟张,应当抗行,或者超过他们;他又说,张芝的草书,犹当雁行,然而张芝的草书精熟,以至于池水都是黑的。假如我沉溺若此,未必输于张芝的草书。可见,王羲之对张芝的推崇,超过他对钟繇的推崇。

李白说王逸少(王羲之)、张伯英(张芝)浪得虚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成为了过去。李白说张旭老死不算数,重在推崇少年怀素英名。李白说怀素“不师古”,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怀素前半生苦苦求索,在草书的门外,不得其门而入;而后半生进入法门,成仙成圣得道升天,正好暗合了怀素书风。

中国的两汉时代,是草书的初创阶段。起初,章草的用笔风格,是建立在隶书基础之上的,到了魏晋时代,用笔呈丰腴肥美的形态,典型代表就是王羲之的《豹奴帖》。可以说此帖雁行古雅,笔法雍容大度,成为章草的经典。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则突破他父亲的风格。二王父子书风的分野,就是今草和旧草的分界线。王羲之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多地倾向于隶书,王献之书法线条,则更接近篆书的线条。

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怀素年轻时代,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怀素二十九岁时,曾经写下了《秋兴八首》。《秋兴八首》是杜甫的诗句,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三年以后。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发育成熟,而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对于一个“野狐禅”,或者一个“贱家鸡”,怀素草书根本得不到认同。《秋兴八首》的书法线条,臃肿中包含着怯懦,为追求“一笔书”的效果,牵丝萦带显得很牵强,给人以拖沓的感觉。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怀素本是一个叛逆者,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时代,唐朝书法氛围崇尚法度;王羲之书法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时人更是趋之若鹜,怀素并不在意当代的艺术潮流。他更多地在“一笔书”的领域探索,继承了张芝、崔爰、杜度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而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笔法传承,笔法则是魏晋书法的“核心机密”。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而立之年的怀素,开始游学四方学习笔法的征途。

中国笔法传承,在唐代从欧阳询、虞世南以后,能够精通笔法的书家,只有徐浩和颜真卿两人。怀素为了学习笔法,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开始南下广州,向徐浩学习笔法。但此行目的并没有达到,第二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

在游历的过程中,怀素并不是没有收获,他在《自叙帖》中说,他在经禅之暇,颇好翰墨,然而恨自己没有见到前人的墨迹,所见甚浅。所以他要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在交游中,遗编绝简,往往遇之,然后豁然心胸。他的书法,也进入“略无凝滞”的境界。

自叙帖局部自叙帖

怀素真正获得笔法,是拜见他的表叔邬彤之后,才逐渐领悟到魏晋的笔法。

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也是颜真卿的同学。邬彤把怀素留在家中,他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如寒冬枯树等缺点,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离别之时,邬彤又将作字之法,一个“悟”字教给怀素。

怀素对邬彤的教诲,是时刻铭骨在心的。

怀素在四十岁时,到达京兆长安,向颜真卿求教笔法。他是通过颜真卿,而学到张旭笔法的。颜真卿说,我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三十五岁,从醴泉罢职回来,又特往洛阳去访张旭,继续求教。张旭向颜真卿举出“十二笔意”,颜真卿又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

颜真卿擅长楷书,而怀素擅长狂草。此时,唐代两大顶尖高手,开始了一次“书法理论”的对话。

颜真卿问怀素:“你的草书除了老师传授外,自己有否获得感受?”怀素说:“有一天傍晚,我曾长时间观察夏云的姿态。发现云朵随着风势,转化而变化莫测,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龙翻腾,或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或如大鹏展翅,平原走马,不胜枚举,美妙无穷。”颜真卿说:“你的‘夏云多奇峰’的体会,使我闻所未闻,增加了我的广识,‘草圣’的渊妙,代不乏人,今天有你在,后继有人了。”

当怀素领略了书法真谛之后,四十岁他的书法创作进入了巅峰状态。他一生的代表作,主要有《自叙帖》《圣母帖》《老僧食鱼帖》《苦笋帖》《论书帖》等作品。在怀素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自叙帖》和《圣母帖》。

怀素的《自叙帖》,乃是他中年的草书巨制。这幅一百二十六行、长达七米有余的作品,是怀素一生草书艺术的写照。通篇神采飞扬,笔墨活泼飞动,笔下虎虎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有人说它是 “泼墨大写意”,我则说它是“一条激流奔涌的大河”,在波澜壮阔中高潮迭起。

《自叙帖》笔法似游丝,犹如轻盈的彩绸,在回环缠绕之中,你永远找不到打结的结点。如果说王羲之《十七帖》,用的是隶书含蓄而内敛的笔法,字字在独立中形同算子;而怀素的《自叙帖》,就是用劲挺秀逸的篆书笔法,在连绵不绝之中形成“一笔书”。

《圣母帖》是僧人怀素晚年为东陵圣母所写。《圣母帖》写于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是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东陵(今江苏省江都宜陵镇)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如果说,《自叙帖》像莫言早年的小说《红高粱》,那么,《圣母帖》叙事委婉,更像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红高粱》的暴烈,对照《边城》的舒缓哀婉,正如怀素书法晚年走向了从容不拘。

《圣母帖》减少了“一笔书”的风云激荡,继承了张芝、王羲之字字独立的传统,可以一说,自魏晋的风规中,早已经羽化成仙。此帖,一扫《自叙帖》的劲健,书法的线条也日益多样化,细腻飘逸的游丝,状若天女散花的笔致,把隶书与章草的规范,娴熟而技巧地纳入了囊中。

怀素狂草的师承关系,应该追溯到张芝、索靖、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他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集大成的、创造性的书家。不知道三百年后,那位宋朝癫狂的“米芾”,是否有幸看到《圣母帖》,如果看到,真不知他应该作何感想?

书法,最高的境界在于:章草八分兼二篆,出入魏晋通秦汉。不学老米“晋人格”,笔走游蛇似闪电。

对于米芾的“晋人格”,他仅仅只是停留在“集古字”上面,不知在他心中是否也有羡慕嫉妒恨?(责编:李禹默)

备注:怀素晚年患有“风疾”,可能是“类风湿”,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炎”。他拿笔的时候,有强烈的疼痛感。他留下的《小草千字文》,用笔如“冬树枯柴”,只能当作苦行僧,信笔的“寒涩”之作。

4. 被称为春秋三杰的是哪三位历史人物?

“春秋三杰”一般指介子推、管仲、伍子胥这三位人物,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忠君爱国。下面将进行一下比较详细的介绍。

介子推

介子推又称介之推,他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主要有三个版本。第一种是在秦汉之前《左传》中对于介子推的记载。说晋文公封赏跟随他流亡的功臣。介子推却不接受晋文公的赏赐。介子推给出的理由是:晋献公一共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晋文公在世。晋惠公、怀公举内无亲,众叛亲离;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就一定会有君主,能够继承晋国君位的就只有您了。这是上天的旨意,自己不敢贪上天之功。于是介子推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了。这是关于介子推最早的记载,没有我们常见的“割股啖君”。

但是以此记载介子推肯定评不上“春秋三杰”之一。司马迁《史记》丰富了介子推的故事。

晋文公即位那年,秦穆公派人护送晋文公过河回国,狐偃对晋文公说,自己在流亡时多次得罪晋文公,想要就此离去。晋文公在这时想起了狐偃一路上的帮助,对他发誓说,自己一定会重用跟随他流亡的的大臣。介子推讥笑狐偃将所有的功劳归为己有,邀功自赏,不屑与之为伍,于是他渡河隐居起来。等到晋文公稳定了晋国的政局之后,封赏跟随他流亡的臣子和功臣,介子推推辞了晋文公的封赏,你说晋文公能够归国继位是上天的功劳。于是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到绵上山中。晋文公无奈,只好将绵上山封给他,并改名为介山。

《史记》只是丰富了介子推的故事,没有提及介子推的结局。将介子推推向顶端的是《庄子》。《庄子·盗跖》中说,晋文公在流亡时曾经饿的不行。于是借此推就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后给晋文公吃,但是晋文公后来,忘记了这件事,于是愤地离开晋文公“抱木而燔死”。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介子推割股啖君与抱木焚死的故事。

但是庄子所写,历代均有质疑,只是后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而作)影响之大,让大多数人不在质疑了这件事的真伪。其他两人管仲与伍子胥在《史记》均有独立传记,事迹也比介子推详细得多,我在这里就简略说一说。

管仲

管仲对于齐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齐桓公称霸,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三年(前683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出兵不屈从的谭国,灭之。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会盟,这是齐桓公第一次会盟诸侯,遂国没有来,齐桓公就灭掉遂国。之后鲁国也屈从了齐国。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让齐桓公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齐桓公正式成为第一任霸主。

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首先一举消灭蔡国,直指楚国,但未与楚国交战,只与其达成“召陵之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并招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举行受赐典礼,史称“葵丘之盟”。齐桓公三十九年,管仲帮助周襄王平定叔带之乱,获周天子赞赏。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临死前推荐公孙隰朋、鲍叔牙来接替自己,并告诫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

管仲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在平定北方山戎、狄人之乱。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但是齐桓公不愿意出兵,管仲告诉齐桓公,山戎的威胁比楚国更大,希望他能够出兵救燕。于是,齐桓公与管仲北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齐桓公二十六年,狄人又进攻中原,重创邢国,灭掉卫国,将人驱逐到黄河南岸。形势危急,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必须援助,于是齐桓公、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戎守曹邑,帮助卫国重建宫殿。

齐桓公二十七年,狄人再次进攻邢国,齐桓公与管仲联合宋、曹救邢,驱逐狄人,重建邢国与卫国。

由于管仲与齐桓公的功劳,当时的中原才免遭山戎与狄人的蹂躏,因此孔子说了句非常实在的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即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要穿胡人的衣服了),我想这是对管仲最有价值的评价了。

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伍子胥的故事也比较有传奇性,伍氏世代在楚国为官,像伍参、伍举、伍奢都是楚国名臣。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本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楚平王宠信费无极,娶了原本要嫁给是太子建的秦女,而让太子建娶了秦女的侍女,并让他镇守边疆。费无极害怕到时候太子继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对楚平王说太子建要谋反。太子建听说之后就逃到宋国,楚平王将伍奢招来,并让他写信将他的两个儿子叫来,结果伍子胥的哥哥伍尚来到郢都,伍子胥则是为了报仇而出逃。

伍子胥来到宋国,跟随太子建,后来又逃到郑国。太子建不小心死在了郑国,于是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路躲过楚国的追捕,来到吴国,并成为公子光的臣子。伍子胥推荐专诸刺杀吴王僚,公子光便即位为吴王,便是吴王阖闾。伍子胥又推荐要离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这下阖闾的地位便稳固了。于是伍子胥帮助阖闾治理吴国。

在伍子胥的治理之下,吴国很快国富兵强。吴王阖闾想攻打楚国,伍子胥就向阖闾推荐了孙武。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以孙武、伍子胥为将,亲自督军,联合唐、蔡两国,举兵伐楚。五战五捷,攻破郢都。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掘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泄私愤。后来申包胥去秦国借兵,吴军才退出楚国。此番吴国伐楚,取得了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未有的成就,使吴王阖闾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伍子胥当为首功。

吴王阖闾死后,伍子胥继续辅佐吴王夫差,帮助夫差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放过了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踌躇满志,开始宠信佞臣伯嚭,宠爱西施,不再顾虑越国的威胁,而一直谋求北上与齐晋争霸。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要提防越国,早除掉越王勾践。但吴王夫差不听,最后在伯嚭的谗言之下,吴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落得一个悲剧的结果。最终如伍子胥所预料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史记》这样概括了伍子胥的一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

我们所熟知的端午节,并不一定是纪念屈原,吴地的百姓非常怀念伍子胥,那里的端午节就是为纪念伍子胥而作。

以上大概就是我对“春秋三杰”的认识,希望能够对题主有用,此外还有“战国三杰”:商鞅、肥义与屈原,希望也可以了解一下。

5. 怎么评价三国的赤壁之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苏辙·《赤壁怀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书写过赤壁。

他们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惊险、描绘了那些英雄的无所畏惧、描绘了他们的足智多谋。

他们以诗词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当年的赤壁之战。

所以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赤壁之战”。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视化,很多人对三国历史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大家也对赤壁之战耳熟能详。

但是影视剧总归是影视剧,和真实的历史总是有所不同,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荆州”!

荆州这块地为什么会突然被盯上呢?

看看地图

曹操在败袁绍、破乌桓,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想要开始统一南方,而荆州之地与曹操领地、益州、江东以及交州相连。因此曹操想要继续南下,荆州是必争之地。

然后就是孙权,孙权占领江东之后,也开始积极扩大领土,他也想要拿下荆州。

再说刘备,那就更不用说了,荆州也是他非常想要到手之地,因为他此时特别憋屈,处处受限。

对于拿下荆州之地,三队人中最先行动的是孙权。孙权先杀掉了江夏太守黄祖,得以进入荆州。

此时曹操一看急了,于是开始发兵,想要在孙权之前拿下荆州。但是曹操也没想到此次拿下荆州也是出奇的顺利。由于刘琮父亲刘表去世,刘表初次接任荆州,听到曹操想要攻打荆州,二话没说就投降了。

而刘备和曹操本就是死对头,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死都不投降。但是又打不过,只能仓皇出逃。

曹操一看这次荆州拿下的也太轻松了吧!所以膨胀了,于是曹操的野心又进一步加大了。此时身在益州的刘璋很怕曹操打过来,因此赶快示好,但是曹操膨胀了呀!

所以把刘璋的特使张松打发了,这就导致张松对曹操心存不满,也导致了曹操失去了拿下益州的最好机会。然后又把刘琮调离荆州,还临时决定把孙权也干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孙刘联盟创造了机会。

由于刘璋的示好,曹操也没把他放在眼里,而孙权他更是轻视。他想孙权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曹操当时就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他会带领80万的小弟。孙权及底下的兵都很害怕,个个劝孙权投降,此时的孙权也是非常的纠结啊~投降吧,不甘心!不投降吧,又打不过!

此时鲁肃站出来劝孙权打,因为他是主战派。但是其人微言轻,所以他劝孙权把周瑜召回来,周瑜回来后立即给大家分析了曹操的弱点。

首先,曹操刚平北方,此时还不稳定;其次,曹操擅长陆战,水战是他的弱点;最后,曹操的兵刚刚南下,还不适应南方的天气,容易水土不服。

此时周瑜的一番分析,算是给孙权及手下的兵马打了一剂强心针,就这样,有鲁肃、周瑜的支持、刘备刘琦的支持,孙权派周瑜为主将,决定与曹操决战到底。

于是赤壁之战就此开始。

战争初期,曹操这边兵马23万,周瑜这边只有5万,从兵马数量上来看,曹操这边是压倒性的胜利。但是曹操怎么都没想到孙权和刘备会结为盟军,还以为孙权和刘备会打起来。

不过已经这样了,曹操只好顺流而下,而周瑜则顺流而上,两军在赤壁相遇。此时曹操发现,水战和陆战有很大的不同。人数多在水路作战上并不能发挥其优势,同时也确如周瑜所言,由于曹操的军队在北方待惯了,来到南方容易水土不服。因此很快流行瘟疫,加上江上作战和湖中训练情况完全不同,风大浪大,站也站不稳,怎么打?

于是初战失利。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曹操决定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士兵们就好像在陆地上一样,这就是“铁索连舟,如履平地”的由来啦~

黄盖看到后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建议周瑜用火攻,所以假装投降,黄盖和曹操约好一个投降信号,却没有约定 一个准确的时间,因为他在等!

他们在等风!

曹操在北岸,周瑜在南岸,他们在等东南风,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黄盖利用风向,一把火把曹操烧了个措手不及,曹操战败。

所以说小说里面“智激周瑜”说周瑜是主降派;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神坛“借东风”

都是假的!

赤壁之战其实主力军是周瑜!

周瑜作为孙权派遣的总指挥,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运筹帷幄、当机立断,他才是赤壁之战胜利的大功臣,与诸葛亮没多大关系!

曹操此次的失败,其实主要是因为自身的思想错误,轻视敌人,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优势,没有分析好敌人的弱点,这才是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6. 皇帝喝的贡茶都是什么品种的?

【文藏来答】皇帝喝的贡茶来源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大约在西汉时期,贡茶制度逐步确立了下来,并且逐渐明朗化。从有关史料记载上看,饮茶已经成为皇帝、后妃和贵族的生活所需。

清宫普洱茶团

反映西汉皇帝及皇室成员用茶的作品,有《飞燕外传》,书中记载了汉成帝和他宠爱的皇后赵飞燕喝茶的情况:「成帝崩后,后夕寝中惊啼。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坐,命进茶。」

贵族饮茶,也见于其他有关的史料和出土文物记载。王褒《僮约》之中,有「武阳买茶」、「烹荼尽具」等与饮茶相关的语句。这些文字,间接地反映了贵族阶层的买茶、烹茶、饮茶和使用茶具的情况。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就是汉代的「槚笥」,这是一种茶器,反映了王室生活之中,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是一位很讲究生活品位的人。据说,他经常在宫中设宴,每宴必须有酒和茶。据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志》中记载:

孙皓每为食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耀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这些用茶,无疑属于贡品。晋代时,大臣温峤上表,称:「贡茶干印,茗三百斤。」唐代是中国贡茶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的贡茶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繁荣鼎盛的中唐时代,社会很安定,李唐皇帝倡导道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并立,从皇帝到大臣,较为注重外在修养和内在修为。茶事,文人们一直视为雅事,茶性高洁,品茶成为君臣们内在修为最理想的活动。信奉三教的众人也都奉茶事为雅事,不仅爱茶,还由衷地颂茶。当时,品茶蔚然成风,朝野一片赞颂之声。文人描述当时的情境:「田闾之间,嗜好犹切。」

唐朝时,贡茶开始形成制度,并确立下来,历代相传,直到清代灭亡,延续了上千年。

永字茶砖

唐代经济繁荣,名茶遍布全国。有关唐代的名茶,唐代文人、大臣的诗文集和史料记载比比皆是,起码有五十余种。史学家李肇写《唐国史补》,列出名茶有十九种,并说,唐代风俗贵茶,茶之名众。茶圣陆羽写《茶经》,书中提到当时全国四十三个州出产茶叶。

唐代名茶众多,主要包括:

湖州顾渚紫笋,常州阳羡茶,寿州黄芽茶,黄州黄冈茶,蕲州蕲门团黄,荆州仙人掌茶、江陵楠木茶,汉州广汉赵坡茶,峡州碧涧、明月、芳蕊、茱萸、夷陵茶,蜀州横牙茶、雀舌茶、鸟嘴茶、麦颗茶、蝉翼茶、九华英茶,雅州蒙顶石花,邛州邛州茶,剑州小江园茶,泸州纳溪泸州异体,眉州峨眉白芽茶,东川神泉小团,绵州昌明茶、兽目茶、松岭茶,湖南衡山茶,岳州邕湖含膏,夔州香雨茶、茶岭茶、婺州东白茶,睦州鸠坑茶,洪州西山白露茶,彭州仙崖石花茶,金州茶牙,福州唐茶、柏岩茶、方山露芽,陕西紫阳茶,义阳郡义阳茶,寿州六安茶、天柱茶,宣城雅山茶,歙州婺源歙州茶,越州仙茗茶、剡溪茶,袁州界桥茶,扬州江都蜀冈茶,杭州天目山茶,径山茶等。

宋元时期,御苑、御茶园十分兴旺,名茶遍及大江南北。宋代名茶众多,主要包括:

建州建茶,武夷山岩茶,越州卧龙山茶,修仁茶,江苏苏州虎丘茶、洞庭山茶,湖州顾渚紫笋,常州阳羡茶,浙江杭州龙井茶、宝云茶,乐清白云茶,浙江绍兴日铸茶、瑞龙茶,浙江淳安鸠坑茶,嵊县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细炕茶、焰坑茶、瀑布岭茶,浙江天台茶,分水天尊岩贡茶,富阳西庵茶,诸暨石宽岭茶,宁波灵山茶,四川蒙顶茶、雅安露芽,泸州纳溪梅岭,青城沙坪茶,邛县邛州茶,峨眉白芽茶,湖北巴东真香茶,当阳仙人掌茶,陕西紫阳茶,安徽放安龙芽茶,歙州婺源歙州茶,洪州双井茶,江西清江临江玉津,宜春袁州金片,福州方山露芽,云南昆明五果茶,西双版纳普洱茶,等等。

邛州茶砖

宋徽宗赵佶懂得品茶,他在《大观茶论》中对当时贡茶的状况有着十分生动的记述: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尤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北宋末年,负责贡茶的大臣是臭名昭著的端明殿大学士蔡襄。他盘剥茶农,不断增加茶农的负担,导致民怨沸腾。但由于御茶园官员和工人的悉心栽培和精工制作,使得武夷山岩茶贡茶品种优、品质精,名垂千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一枝独秀,称雄于建州,称雄于当世。不过,岩茶真正列入皇帝的御用贡品,是在元、明两朝。

元代学者马端临写《文献通考》,史书和文人笔记列元代名茶四十余种。奇怪的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产茶区变化不大,但名茶的名称却完全不同

主要包括:

福建建州头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武夷茶,虔州泥片,潭州灵草、独行、绿芽、片金、金茗,袁州金片、绿英,歙州华英、早春、胜金、来泉,江苏阳羡茶,江南茗子,杭州龙井,江陵大石枕,饶州仙芝、福合、禄合、庆合、运合、指合、嫩蕊,岳州开胜、开卷、小开卷、大巴陵、小巴陵、生黄翎毛、光州东首、薄则、浅山,归州清口,沣州小大方、双上绿芽,荆湖雨前、雨后、草子、杨梅、岳麓等。

浙江顾渚山吉祥寺 原大唐贡茶院

元亡明兴,贡茶制度仍然沿袭元朝,有所创新。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颁诏,命全国各产茶之地,按照规定的每岁贡额,将贡茶缴送京师。同时,朱皇帝特地颁布一道诏书,将武夷山所属的福建建宁贡茶,列为贡茶上品。当时,武夷山贡茶被视为神品,建宁贡茶,四品最有名,茶名分别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朱皇帝喜爱建宁贡茶,特别下令,不许将这些贡茶碾捣为「大小龙团」,一定要按照新的制作方法,改制加工成为芽茶,及时入贡皇宫。据当时的学者徐献忠《吴兴掌故集》记载:「两浙茶产虽佳,宋祚以来未经进御。李溥为江淮发运使,章宪垂廉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惟建州茶饼,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明世宗时期,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政务荒疏。因御茶园疏于管理,一直十分兴旺发达的贡茶渐渐衰落。随着时光流逝,御茶园茶树枯败,茶业一落千丈。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朝廷正式决定,武夷山岩茶停止进贡。御茶园从元代建立,至此停止进贡,前后历时二百五十五年。清人董天工编篡《武夷山志》,他在《贡茶有感》中这样感叹: 「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整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夸。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意思是说,御茶园精制绝伦的贡茶,是地方官用来取悦天家皇帝的。

茶马古道

明代学者顾元庆写《茶谱》,许次纾写《茶疏》、《茶说》、《续茶经》等书。明代文人吟咏名茶的诗文很多,史料、笔记、诗文所列名茶,大约有五十余种。

主要包括:

湖州顾渚紫笋、绿花、紫英,邛州碧润、明月、茱萸尞茶,邛州火井、芽茶、家茶、孟冬、思安、夷甲,巴东真香,剑南蒙顶石花,蜀州麦颗茶、鸟嘴茶,渠州薄片茶,福州柏岩茶,建州先春茶、龙熔茶、石岩白茶,建南绿昌明茶,安徽六安皖西六安茶,歙县黄山茶,石台石埭茶,越州瑞龙茶,六安州小四同岘春茶,洪州白露茶、白芽茶,常州阳羡茶,婺州兴趣岩茶,袁州云脚茶,了山阳坡茶,黔阳高株茶、都濡茶,宣城了山瑞草魁,龙安骑火茶,江苏苏州虎丘茶,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临安浙西天目茶,长兴罗岕茶,分水贡芽茶,上虞后山茶,嵊县剡溪茶,乐溪雁荡龙湫茶,浙江余姚瀑布茶、童家岙茶,龙游安山茶。

乌龙茶

有清一代,皇帝、后妃都喜爱喝茶。

乾隆时期著名的御用珍品包括:

湖广进砖茶,湖北巡抚进通山茶,陕甘总督进吉利茶。陕西巡抚进吉利茶、安康芽茶。漕运总督进龙井芽茶。河东河道总督进碧螺春茶瓶。江苏巡抚进阳羡芽茶、碧螺春茶。浙江巡抚进龙井芽茶、各种芽茶、城头菊。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银针茶、梅片茶、珠兰茶。闽浙总督进莲芯茶、花香茶、郑宅芽茶、片茶。福建巡抚进莲芯茶、花香茶、郑宅芽茶、片茶。云贵总督进普洱大茶、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茶、蕊茶、普洱芽茶、普洱茶膏。四川总督进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江西巡抚进永新砖茶、庐山茶、安远茶、介茶、储茶。湖南巡抚进安化芽茶、界亭芽茶、君山芽茶、安化砖茶。安徽巡抚进银针茶、雀舌茶、梅片茶、珠兰茶、松萝茶、涂尖茶。云南巡抚进普洱大茶、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茶、蕊茶、普洱嫩蕊茶、芽茶、普洱茶膏。

7. 顷刻的读音?

顷刻

[ qǐng kè ]

基本解释

(名)极短的时间:~间化为灰烬。[近]霎时|瞬间。

详细解释

片刻,极短的时间。

《关尹子·七釜》:“爪之生,髮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二节:“因此,那种以为 中国 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 中国 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刚刚,刚才。

清 玉泉樵子 《神山引曲·药饵》:“[末旦惊介:]孩儿几时回来的?[生:]顷刻方到。”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8)
articulate(Presenter
上一篇 2023年12月01日
太罕见!河南彩民中奖8662万,现场捐款
下一篇 2023年12月01日

相关推荐

  • vgj(旭旭宝宝斗地主是什么游戏)

    DTT的作用是DTT可用于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DTT对蛋白的影响是DTT也可以对蛋白质中二硫键进行还原。...

    2023年11月10日
  • emotiona是什么意思(吃货英文网名)

    Emotiona,吃货英文网名是Emotiona,因为起网名不用特别规则和正式,可以采用俏皮和玩笑的方式来进行选择,所以这个单词是最合适作为吃货的英文网名的。...

    2023年11月10日
  • bootloader(一加bootloader模式怎么进去)

    进入一加手机的Bootloader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首先,关机状态下按住手机电源键和音量减少键同时长按,直到屏幕出现“FastbootMode”字样即可进入Bootloader模式。...

    2023年11月15日
  • cft(工商银行CFT收入是什么意思)

    CFT是指“客户资金转移”,在银行业务领域中,通常指客户之间或不同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工商银行的CFT收入是指通过这种方式所收取的费用,包括转账手续费、跨行转账费等。这些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3年11月15日
  • c b(我们公司的压力表等自己贴的合格证分为这三种)

    仪表中a、b、c代表三个等级,是重点监控的仪表,要求指示较准确a级一般用在压力控制严格的地点仪表合格证根据使用地点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分为a;b级一般用在压力控制较严格的地点;c级一般用在压力控制不严格的地点,是一般监控的仪表,一般为每年或两年检...

    2023年11月17日
  • 阿拉法(欧米伽的意思)

    欧米茄,英文名omega,代表符号“Ω”。“Ω”是希腊文的第24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类似于亚洲哲学中“最后意味着最初,结束亦是开始”的循环。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质,诠释出欧米茄追寻“...

    2023年11月19日
  • 磁盘格式转换(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查看里面的文件)

    有多个方法,不过你重点是要简单,那我就说几个简单的方法。说说我的亲身经验。最简单的方法一,最直接的就是接到现在的电脑上,一般的普通主板都有多个硬盘接融能力,比如我自己3000的组装机就可以接4块机械硬盘加一个固态,电源一般会搭配多根供电线,数...

    2023年11月20日
  • 颈部按摩器品牌排行(颈部按摩器效果怎么样)

    效果不错的,现在十个人中就有九个的颈部有问题,所以现在市面上的颈部按摩器的品牌很多,你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认准高品质大品牌,别跟我似的不听劝再去踩坑。现在我常用的是breo倍轻松的颈部按摩器,用了得快两年了,它不光能热敷放松颈部肌肉群,还能舒缓...

    2023年11月26日
  • www.topit.me(head的区别)

    1.Putsometinsontoptoweightitdown.在顶部放些罐子来压住它。...

    2023年12月02日
  • udp编程(udp协议都是用什么写出来的)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有了该协议互联网才有蓬勃的发展。tcp/ip协议出现比较早,该协议族的所有协议包括udp/tcp协议都是c语言写的。关于网络编程一般是指最底层的网络socket编程,现在业务层的网络编程都是使用已经封装底层so...

    2023年12月03日
返回顶部